纸钞收藏历史带来的惊人启示        2025年3月25日 沈阳阴 气温13℃→0℃

毕氏精品邮票展销  
2025年版《纪念币辨伪经验谈》
2025年版《邮品收藏辨伪经验谈》


       古人云: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当我们研究纸币收藏历史时,领悟到一些惊人的启示!有些甚至会颠覆我们原有认知。

       从宋朝交子开始,纸币来到了这个世界,目前出土的文物当中还没有发现交子纸钞,元朝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实物!明代发行的大明宝钞出土一些,大部分在博物馆。清代吸取了前朝教训,坚持不发纸币,用铜币和白银作为货币,但是到了金田起义之后,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费,不得不发行纸钞。统治阶级发行纸钞的初衷是为了便于掌控国家经济,然而一旦陷入财政危机的时候,往往会超发纸币,最终导致纸币泛滥而大幅贬值。民国时期,虽然步入了现代金融时代,依旧避免不了法币和金圆券超发泛滥现象,以至于人们把纸钞都当做引火之物了。纸钞作为统治阶级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,大部分时间是方便交易,但是一到了危机存亡之时,便成了盘剥社会财富的刽子手!

       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当家作主了,先后发行了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版纸钞,尽管经济几经磨难,但是都坚守了不滥发的底线,为纸钞信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一版钞退市是1955年5月10日,二版钞退市是1964年5月15日,直到2000年7月1日三版钞正式退出流通领域之后,纸钞的收藏和投资终于兴起。这些历史缩影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?

       启示一:为什么古代的纸币一直没有兴起收藏呢?因为纸币一直在使用,没有保值增值的作用,自然激发不了收藏热情。就像今天正在流通的纸币,收藏它的人数也比较少,只有那些特殊号码和发行量稀少的分币,才会有人收藏。古代的纸币大概没有阿拉伯数字,想玩号码也不太可能啊!由于一直没有收藏,所以前朝的纸币也都消失了,无法像古籍字画那样流传下来。综上古代之所以没有兴起纸币收藏,就是因为纸币数量泛滥成灾。

       启示二:为什么古代纸币退市时候没有兴起收藏呢?古代的纸币退市之时往往伴随着纸币超发,泛滥成灾。收藏讲究的是物稀为贵,谁会收藏一个泛滥成灾的纸币呢?反观三版币退市的时候没有超发,遂引起人们收藏兴趣,在求全心理驱使下,一二版币也成了竞相购买的藏品,更古老的纸币都成了投资收藏的对象(属于国家文物的古代纸币除外)。

       启示三:为什么曾经泛滥成灾的纸币,现在竟然成了收藏界的珍品呢?因为纸币不好保存,完好品相的数量非常稀少,物稀为贵。可见纸制品的不易保存,成了纸币收藏价值的保障。

       通过以上三个启示,让我想起一些观点,有的人说:邮票的使用一旦退出历史舞台,其收藏与投资也会落幕。通过对纸币收藏历史的研究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三版币的退市,让其投资进入了高潮,真有一天邮票不再发行,邮票收藏投资和纸币一样,不仅不会消失,还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收藏热呢!只有那些发行数量超大,没有消耗的邮票除外,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!

       还有人说邮票就是纸,没有什么收藏价值。通过对纸币收藏历史的研究我们认为:纸制品不仅不会阻碍,反而会促进收藏热。因为纸制品损耗大,存世量少。例如:当年金圆券发行量那么大,人们用麻袋装钱购物,现在呢?保存完好的哪一个不是收藏珍品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它是纸制品,大都被人为损坏了,全品存世量太少了。

       还有人说邮钞是工业制品,可以批量生产,不会有什么收藏投资价值。然而我们研究发现,古代的纸币确实是超量发行,但是这些曾经泛滥的纸币现在都成了文物,可见这种断言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,也就是说收藏价值大小和工业制品无关。

       综上,纸币收藏历史的研究对于今天的邮币收藏的未来发展,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。收藏投资是一种文化现象,既然是文化现象,就要有自己的研究与分析,千万别人云亦云,要不然收藏自信从哪里来! 关注抖音毕氏邮品,了解更多邮视频【作者:毕氏邮品 www.bs168.com】